网站首页 >> 民俗常识 >> 正文
简介: 1、学习历史、阅读史籍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纪年 *** ,掌握这些纪年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下面仅就中国历史学习中遇到的纪年 *** 总结如下:2、年号是封建帝王继位后颁布用来纪年的名号,比

缅怀革命先烈的方式有哪些(中国古代纪念方法总结)

1、学习历史、阅读史籍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纪年 *** ,掌握这些纪年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下面仅就中国历史学习中遇到的纪年 *** 总结如下:

2、年号是封建帝王继位后颁布用来纪年的名号,比如贞观18年、乾隆39年等。年号是由汉武帝刘彻始创的,其之一个年号是“建元”,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年号。年号一般是新皇帝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明朝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大多不止一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多达11个年号。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成祖的年号为永乐,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从汉武帝即位至清宣统三年(指1912年),前后2052年中,共计500多个帝王年号。

3、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人们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组成一组,用以纪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组合为甲子,为之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60年后周而复始。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甚至还可以纪月、纪时。干支纪年是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如甲午战争(指1894年中日战争)、戊戌变法(指1898年维新变法)、辛丑条约(指1901年所签卖国条约)等,都是使用干支纪年法。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从此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法。这种纪年 *** ,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这种纪年法随着 *** *** 败退台湾而流行于台湾地区。

5、现在国际通用的纪年 *** 是公元纪年法。“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它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某某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某某年。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开始使用公元纪年法,是年为公元1949年,简称1949年。

6、王位纪年法是指用古代国王或诸侯的谥号来表示纪年的 *** 。西周时期的史书中已出现了“宣王二年”等年代。鲁国史书《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隐公”、“哀公”均为国王或诸侯的谥号。这种纪年 *** 称为王位纪年法。

7、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为反对清王朝,拒绝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当时新的政权尚未建立,便以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来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其中,《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接受,武昌起义后湖北军 *** 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用此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定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这一天起,不再使用黄帝纪年,正式启用中华民国纪年。

8、对于这些纪年 *** ,我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应当如何理解和把握呢?

9、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 *** 比较麻烦,我想作为高中学生对此知识能够了解和稍有掌握即可,依据所给年份的干支纪年,要会推算出与其相近年份的干支纪年。比如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那么公元1640年如何用干支纪年来表示呢?(庚辰年)

10、因1912年为民国元年,与公历年数的差是11,所以换算成公元年数很方便。具体公式是:

11、如:民国八年,即8+1911=1919,为公元1919年。相反减去1911即可,如1945年,为1945-1911=34,即为民国34年。以此类推,民国38年 *** 败退台湾,就是公元1949年。

12、具体算法:黄帝纪年=公元纪年+2698年(但是起点是农历正月初一日,不是公历1月1日)如:公元2008年即为黄帝纪年4706年。

网友点评

博博常识网

博博常识网

www.kissing2lips.com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碰到一些五花八门的小困难。不过好久好在有困难就有方法,如果你足够的细心,你会发现这些小困难都有着对应的小方法。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 鲁ICP备202103258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