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简介: 本文目录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多少房屋抗震七级强度要求国家标准房屋抗震标准自建房7级抗震标准农村抗震房屋的标准农村抗震安居房验收标准一、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多少1、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农村房子拆迁标准,民房抗震的标准

本文目录

  1. 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多少
  2. 房屋抗震七级强度要求
  3. 国家标准房屋抗震标准
  4. 自建房7级抗震标准
  5. 农村抗震房屋的标准
  6. 农村抗震安居房验收标准

一、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是多少

1、民房抗震等级标准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我国,民房抗震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2、一级:适用于罕遇地震区,地震烈度为6至7度地区;二级:适用于一般地震区,地震烈度为7至8度地区;三级:适用于强震区,地震烈度为8至9度地区;四级:适用于烈震区,地震烈度为9度以上地区。

二、房屋抗震七级强度要求

通常情况下住宅的抗震等级都在七级以上,设防烈度在6-9度之间,设防烈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不同城市所建造的商品房,它的抗震等级也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每个城市的地形和指数不同,而抗震等级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按照国家的标准,对于商品房规定了抗震的等级,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等级。

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在地震破坏后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地震破坏后会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和人流密集的多层的大型公共建筑等。

3、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4、丁类建筑,它的地震破坏不致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无次生灾害的单层仓库等。

5、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比如住宅、宿舍和公寓。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三、国家标准房屋抗震标准

1.普通的房屋的防震级别是6到7,砖块的就是7,而对于目前的一些高档住宅区和高楼大厦来说,地震级别就是8。

2.另外,我们所说的抗震级别,通常是指地震的级别,房子的测量,通常是指地震的强度。比如6到9度,通常都是6.5到8.9级的地震。

四、自建房7级抗震标准

1、通常情况下住宅的抗震等级都在七级以上,设防烈度在6-9度之间,设防烈度度数越高要求越严。不同城市所建造的商品房,它的抗震等级也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每个城市的地形和指数不同,而抗震等级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2、按照国家的标准,对于商品房规定了抗震的等级,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等级。

五、农村抗震房屋的标准

(1)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当为现浇楼、屋盖时,在楼、屋盖处设240mmx120mm拉梁与构造柱连接。为屋盖时.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

(2)构造柱与砖墙连接:构造柱与砖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3)墙与墙的连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层高超过3.6m或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当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lm。

(4)屋顶间的连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从下一层伸到屋项间顶部,并与顶部圈粱连接。

(5)后砌墙体的连接:应沿墙商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0.5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到9度时。长度大于5.1m的后砌墙顶,应与楼、屋面板或梁连接。

(6)栏板的连接:砖砌栏板应配水平钢筋,并且压项卧梁应与砼立柱相连。

(7)构造柱底端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室外地面下不小于300mm的地圈梁。

六、农村抗震安居房验收标准

1、要从房子的主体结构上考虑:农村安居房应采用抗震性比较好的钢结构,建造速度快,结构安全、灵动性高、抗震度高、绿色环保。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

2、具体抗震标准等级。本着“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相关规定,地震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上地区,房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农村自建房大多数项目都会把房子的仿真等级做到7-8度.

网友点评

博博常识网

博博常识网

www.kissing2lips.com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碰到一些五花八门的小困难。不过好久好在有困难就有方法,如果你足够的细心,你会发现这些小困难都有着对应的小方法。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 鲁ICP备202103258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