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民俗常识 >> 正文
简介: 本文目录古代乡贤的标准和条件乡土中国第九章摘抄古代人挑选女婿的标准是什么一、古代乡贤的标准和条件1、明朝在选择乡贤时,除了考虑功德言之外,是否为官也是乡贤评定的必要条件。而到了清代,则把是否出仕,不再

如何成为乡绅,中国乡绅的标准

本文目录

  1. 古代乡贤的标准和条件
  2. 乡土中国第九章摘抄
  3. 古代人挑选女婿的标准是什么

一、古代乡贤的标准和条件

1、明朝在选择乡贤时,除了考虑功德言之外,是否为官也是乡贤评定的必要条件。而到了清代,则把是否出仕,不再视为评定乡贤的必要条件。只要你在乡里有善举,比如一些商人在家乡建义田、设义学、修建道路桥梁等,都有可能被认定为乡贤。明清两代乡贤的确立,需要由地方公举,再经官方审核批准,然后进入乡贤祠。到了近代,北洋 *** 曾以官方名义,树立了一批乡贤。

2、另外,在如何界定乡贤上,学术界有一种泛化的现象,即认为凡是本乡出去的人才,不管其对本乡建设有没有贡献,都归入本乡的乡贤,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容易导致概念混淆。笔者认为,乡贤应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应出生于乡里;二是应在本乡具有较高的道德声望和才能表现,尤其是道德声望,更重要;三是应给本乡有一定的贡献业绩,比如在资金上对本乡建设有较大投入,或者本人实际应在本乡至少服务若干年等

二、乡土中国第九章摘抄

1、“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违背规矩是道德问题,需要的是教育和教化。而现代法治社会讲个人权利,权利不可侵犯,以刑法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2、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权利,在内心,自动遵守。每个人都要知礼,不知礼就是父亲老师没教好,找村里乡绅评理是丢人,所以打官司的人少之又少。

3、礼治社会的礼中有一部分像现代社会说的道德,礼治社会中评定对错的标准有很大部分是道德的标准。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没有道德,同样是父母老师没教好,这个与礼治社会中的“失礼”是一样的。

4、礼治和法治在这里发生了冲突,礼治社会是个以道德为更高标准的社会,法治社会以个人权利为评定对错的标准。

三、古代人挑选女婿的标准是什么

1、自古至今都流传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古代女子深居闺房,不出门自然就结识不了青年才俊,但是不用担心,古人自然有办法。为了让女儿找了更佳人选,除了抛绣球、比武招亲等等我们平常熟知的方式,古代还出现了“榜下捉婿”的有趣现象。古人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十年苦读,金榜题名的学子们身上。

2、在宋朝,如何判断一个家族的威望,就要看家族中有多少人登科,有几个女子嫁给登科才子,所以被朝廷金榜题名的才子们变成了上流人士选择女婿的更佳选择。也由此衍生出“榜下捉婿”的潮流。每次到了揭榜的日子,各地的达官贵族、富豪乡绅都会早早的守在金明池那儿,争先恐后的挑选登科才子做自己的女婿,因为人数众多,而题名的人数又少,所以场面十分的混乱像抢一样,所以也被大家称之为“捉婿”。

3、在宋朝,宋仁宗当朝时,扩大了科举的范围,于是“榜下捉婿”的风尚就越发的兴盛了起来。当时的状元郎冯京被亲戚看中想要将他作为女婿,于是把冯京请到了家里,并送了金带准备将女儿嫁给他,但是没想到冯京被当朝的宰相富弼也看中了,于是权势下不得不低头,富弼赢了,最后冯京就成了宰相的女婿。但是“捉婿”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古时有一位韩南的读书人,经过几十年的苦读终考上了进士,当有人来捉婿时,发现韩南是一位头发和胡子已经全白的70多岁的老人,可见当的捉婿风潮多么的疯狂,当时的人们不考取功名誓不回头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

4、榜下捉婿、以文选婿、比武招亲等等形式,都是父母对家族对子女的一种关心爱护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表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达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网友点评

博博常识网

博博常识网

www.kissing2lips.com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碰到一些五花八门的小困难。不过好久好在有困难就有方法,如果你足够的细心,你会发现这些小困难都有着对应的小方法。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 鲁ICP备202103258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