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百科知识 >> 正文
简介: 本文目录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致良知的良知是指致良知走正道的句子知善知恶是良知原文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致良知的经典语句(致良知十大金句)

本文目录

  1. 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2. 致良知的良知是指
  3. 致良知走正道的句子
  4. 知善知恶是良知原文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最经典十句话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3、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

4、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王阳明译文

5、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王阳明译文

6、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阳明译文

7、这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王阳明译文

8、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9、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10、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1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王阳明

17、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8、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0、“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2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传习录》

2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王阳明《传习录》

23、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24、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肥家,如世俗所尚,以夸市井小儿!——王阳明《王守仁家训》

2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26、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27、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2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传习录》

29、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30、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王阳明

31、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王阳明译文

二、致良知的良知是指

1、致良知的良知就是指:道德意识,也指更高本体。也就是指一个人内心的良知。

2、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三、致良知走正道的句子

有良知走正道,做个光明磊落的人。

四、知善知恶是良知原文

1、具体内容包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2、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

3、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4、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求诸己。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网友点评

博博常识网

博博常识网

www.kissing2lips.com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碰到一些五花八门的小困难。不过好久好在有困难就有方法,如果你足够的细心,你会发现这些小困难都有着对应的小方法。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 By . 鲁ICP备2021032584号-5